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改变氢气对硅烷的稀释比 R,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出具有非晶/微晶相变过渡区的氢化硅薄膜, 并研究了所得硅膜在不同沉积阶段的微观结构和形貌、晶化效果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 R=10 时, 样品呈典型的非晶特性; 随着氢稀释比的增大, 薄膜表现出两相结构, 且衬底表面处的非晶过渡层逐渐减薄, 也即非晶向微晶的转变提前.但XRD结果显示, 硅膜的晶化率和平均晶粒尺寸随着R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R=28.6时达到最大值.另外, 暗电导率和载流子浓度表现出了与晶化率一样的变化趋势, 显示出硅膜的电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高度正相关性.
推荐文章
矩形通道高宽比对两相流动阻力和流型关系的影响
矩形通道
高宽比
阻力特性
流型
产氢产甲烷两相厌氧发酵的研究进展
两相厌氧
生物能源
相分离
优势菌种
退火处理对氢化纳米晶/非晶硅两相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氢化纳米晶/非晶硅两相薄膜
退火处理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氢稀释比对氢化硅薄膜两相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氢稀释比 硅膜 两相结构 电学性能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47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2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541/jim201405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贺军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51 3778 28.0 39.0
2 杨冠军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25 4.0 4.0
3 鲁媛媛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氢稀释比
硅膜
两相结构
电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