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非等温能量平衡传输模型,利用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对N型插指背接触(IBC)单晶硅太阳电池反向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光电转换效率和反向热击穿特性对IBC太阳电池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衬底电阻率、发射区表面浓度、发射结结深对IBC电池反向热击穿特性和转换效率的影响。借鉴双极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抗二次击穿技术并应用于IBC电池,详细分析了发射区边缘刻蚀结构对IBC电池反向热击穿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高晶硅衬底电阻率、低发射区表面浓度有利于改善IBC电池的反向热击穿特性,但不利于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深结发射区不仅有利于改善IBC电池的热击穿特性,而且有利于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当发射区边缘柱面结未被完全刻蚀时,不具有改善IBC电池反向热击穿特性的作用。当发射区边缘柱面结被完全刻蚀时,随着横向刻蚀距离的增大,热击穿临界电压增大。
推荐文章
局部背接触太阳电池背场铝浆研究
局域背接触太阳电池
太阳能电池
铝浆
铝背场
电性能
前结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发射区研究
前结背接触
太阳电池
发射区
表面浓度
结深
量子效率
转换效率
不同拓扑结构太阳电池联结损失的仿真分析
太阳电池
拓扑结构
联结损失
高效插指背接触太阳电池质子辐照效应研究
太阳电池
质子辐照
量子效率
转换效率
衬底结构
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效背接触太阳电池反向热击穿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高技术通讯 学科
关键词 背接触 太阳电池 电阻率 发射区 表面浓度 结深 刻蚀 热击穿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6-10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72/j.issn.1002-0470.2015.1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涛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59 88 4.0 6.0
2 陆晓东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76 99 4.0 6.0
3 吴元庆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48 41 3.0 4.0
4 李媛 渤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32 47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背接触
太阳电池
电阻率
发射区
表面浓度
结深
刻蚀
热击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技术通讯
月刊
1002-0470
11-2770/N
大16开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
82-516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9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392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