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金属氧化物多层膜作为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并成功制备出多层膜背接触(MLBC)太阳电池,对其器件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低界面复合速率、低方阻,以及优异的光学性能.最终所制备的MLBC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7.16%,开路电压可达631 mV,相比于V2Ox/n-Si太阳电池,器件效率提高了1.36%.测试结果表明,V2Ox/Ag/V2Ox作为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射极,具有低界面复合速率和接触电阻率,具有成为高效率太阳电池的潜力.
推荐文章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氮化硅表面钝化研究
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SiNx:H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高效
晶体硅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异质结
背接触
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免掺杂、非对称异质接触
空穴传输
电子传输
过渡金属氧化物
硅基异质结太阳电池新进展
异质结
硅太阳电池
背面结技术
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技术
叉指式背接触
钙钛矿/硅异质结两端叠层太阳电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属氧化物多层膜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
来源期刊 太阳能 学科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晶体硅 免掺杂 多层膜 太阳电池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产品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84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辉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21 1808 24.0 37.0
2 梁宗存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5 71 4.0 8.0
5 吴伟梁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 1 1.0 1.0
9 林文杰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2 2 1.0 1.0
13 赵影文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2 1 1.0 1.0
17 包杰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 1 1.0 1.0
21 刘宗涛 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 1 1.0 1.0
22 邱开富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氧化物
晶体硅
免掺杂
多层膜
太阳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
月刊
1003-0417
11-1660/TK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5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