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归纳目前的基于脉搏波的心血管检测方法,为改进已有检测技术、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及判别指标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对脉搏波分析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用时域特征识别计算心血管参数的医疗仪器的优劣,并与基于电路模型的脉搏波分析法作对比,探究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果:直接由实测脉搏波获得的心血管参数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物理电路模型对心血管参数进行检测估计可以实现临床上对各类动脉疾病的直接诊断和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状况的综合监测。结论:与脉搏波直接分析法相比,基于模型的心血管参数检测方法具有较大的的优势,可以为基于脉搏波的医学诊断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推荐文章
基于心电-脉搏波的心血管疾病识别研究
心血管疾病
脉搏波
K近邻学习
支持向量机
心血管内科护士心血管疾病风险教育能力 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
护士
风险教育能力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脉搏波的心血管检测方法及仪器综述
来源期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搏波 心血管参数 模型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专刊?创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7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447
字数 3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瑜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57 875 14.0 21.0
2 李淑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3 51 4.0 6.0
3 李德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28 86 6.0 8.0
4 张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67 385 11.0 16.0
5 王丽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8 65 5.0 8.0
6 吕文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搏波
心血管参数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半月刊
1006-6586
11-3700/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18号楼1101室
82-25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560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255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