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Gr)和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不同Gr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纳米石墨烯(PI/Gr)复合薄膜.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RT-FT-IR)、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STA)表征PI/Gr复合薄膜的性能和结构.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的作用下,Gr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同时偶联剂和Gr的引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当Gr质量分数达到15%时,PI/Gr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增加66.7%,达到3 GPa左右;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复合薄膜的比电容提高了48.4%.
推荐文章
氟化石墨烯对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聚酰亚胺
氟化石墨烯
复合薄膜
力学性能
低介电聚酰亚胺/氟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聚酰亚胺
氟化石墨烯
介电常数
表征
高介电常数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石墨烯
季铵盐
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还原剂
聚酰亚胺
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石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石墨纤维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传导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性能聚酰亚胺/纳米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石墨烯 原位聚合 聚酰亚胺/纳米石墨烯复合薄膜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323.7
字数 47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5.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东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 885 18.0 23.0
2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38 1496 21.0 29.0
3 俞娟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155 7.0 10.0
4 姜恒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酰亚胺
纳米石墨烯
原位聚合
聚酰亚胺/纳米石墨烯复合薄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