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优化双极膜电渗析法分解硫酸铵制氨和硫酸的工艺参数,采用实验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通电方式、硫酸铵原液浓度和电流密度对硫酸铵分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电时用恒定电流的方式,总体上硫酸铵分解率和能耗均较恒定电压的要高.随着硫酸铵原液浓度增大,其分解率降低但能耗也减少.当电流密度增大时.硫酸铵分解能耗增大,分解率先随之明显提高,电流密度超过15.8 mA/cm2后,硫酸铵分解率增幅趋于稳定.对硫酸铵质量分数为10%的原液,采用恒定电流的通电方式,在电流密度为15.8 mA/cm2的条件下,硫酸铵的分解效果较好.分解率可达92.03%,能耗较低,约为0.208 kWh/kg.
推荐文章
双极膜电渗析提取乳酸的影响因素
乳酸
电渗析
双极膜
电流效率
双极膜电渗析法分离发酵液中乳酸及离子迁移规律
发酵
动力学
离子迁移
电渗析
乳酸
分离
电渗析硫酸钠的试验研究
电渗析
硫酸钠
电流效率
槽电压
双极膜电渗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双极膜
电渗析
水解离
水迁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极膜电渗析法分解硫酸铵的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化工矿物与加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硫酸铵 双极膜 电渗析 分解率 能耗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15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83/j.cnki.hgkwyjg.2015.1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汉泉 55 204 8.0 12.0
2 张泽强 43 270 10.0 14.0
3 何东升 57 185 8.0 11.0
4 李冬莲 36 201 9.0 12.0
5 罗鸣锐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硫酸铵
双极膜
电渗析
分解率
能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矿物与加工
月刊
1008-7524
32-1492/TQ
大16开
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西路51号
28-5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5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82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