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香港海鸥形菌(Laribacer hongkongensis,LH)的多重PCR(multi-PCR)及嵌合荧光法(SYBR GreenⅠ)PCR检测方法,并对其在临床及环境微生物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62株香港海鸥形菌16S RNA基因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16-23S rR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进行PCR扩增和多序列比对,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15种细菌性腹泻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进行PCR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两对引物分别用嵌合荧光PCR法进行浓度梯度检测,以确定最低检测限.结果 香港海鸥形菌多重PCR法特异性为100%,最低检出限为5×103 CFU/mL菌液;而嵌合荧光PCR法两对引物的最低检出限均达到5×102 CFU/mL菌液.结论 该法的建立为临床及环境微生物学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灵敏的香港海鸥形菌检测手段.
推荐文章
香港海鸥型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香港海鸥型菌
TaqMan MGB探针
实时荧光PCR
广州市香港海鸥型菌红霉素耐药性与基因分析
香港海鸥型菌
红霉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香港海鸥型菌四环素耐药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香港海鸥型菌
四环素
耐药性
四环素耐药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香港海鸥形菌多重PCR及嵌合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香港海鸥形菌 多重PCR 嵌合荧光PCR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9-662,6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446.5
字数 35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5.07.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建荣 21 92 6.0 8.0
2 查捷 31 189 8.0 12.0
3 金慧 37 192 8.0 11.0
4 孔庆鑫 42 300 8.0 16.0
5 沈林海 23 76 5.0 7.0
6 徐虹 44 320 10.0 15.0
7 韦凌娅 35 125 6.0 9.0
8 王英红 11 20 2.0 3.0
9 倪晓平 76 557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香港海鸥形菌
多重PCR
嵌合荧光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