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扬子克拉通西部刻面状金刚石多晶的微区显微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多晶以IaAB型为主,其中的氮含量变化较大,介于25.70~358.35μg?g -1之间,且同一多晶的不同晶粒中的氮含量有明显差异。金刚石中的“A氮心→B氮心”聚集转变不完全,且B%集中在40%左右,未见C氮心;多晶不是在金刚石的成核阶段所形成的,而是在各个金刚石晶粒形成后在地幔储藏期间聚集在一起的。其形成环境较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山东蒙阴刻面状金刚石多晶更为复杂;多晶极可能形成于地幔深部160~180 km的范围内,达到扬子克拉通的核部深度,接近于岩石圈底部,为地幔深源成因;多晶中的 s p2杂化C—H键的存在有利于片晶氮的形成,其浓度一般要高于 s p3杂化C— H键的浓度。
推荐文章
天然金刚石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
天然金刚石
定向
红外光谱
金刚石自支撑膜的高温红外透过性能
直流电弧等离子喷射
金刚石自支撑膜
高温红外透过
不同类型彩色金刚石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
彩色金刚石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拉曼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扬子克拉通西部砂矿型刻面状金刚石多晶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及意义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金刚石多晶 显微红外光谱 扬子克拉通西部 成因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4-15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73
字数 31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5)06-1534-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刚石多晶
显微红外光谱
扬子克拉通西部
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