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技服务       
摘要: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非寄主辣椒以及非亲和寄主小麦受小麦条锈菌侵染后的抗病性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非寄主和非亲和寄主植物上都具有较高的萌发率,但是从气孔下囊的形成阶段开始差异明显.其中,小麦条锈菌在非寄主辣椒上形成的气孔下囊明显减少,吸器母细胞的形成数量也随之减少,且只能形成极少量的吸器,同时侵染点伴随有较多的H2O2积累和过敏性坏死反应(HR)的发生;与非寄主辣椒抗小麦条锈菌相比,小麦条锈菌在非亲和寄主小麦上,气孔下囊的形成率明显偏高,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率也较非寄主辣椒的高许多,但是H2O2的积累和过敏性坏死的程度都低于非寄主的.本研究表明,过敏性坏死反应的发生与H2O2的积累仍然是非寄主辣椒抗小麦条锈菌的主要机制,同时也阐明了非寄主抗性和寄主抗性可能是相似的.
推荐文章
小麦品种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小麦
小麦条锈菌
抗病性
组织学
细胞学
效应子及其与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的关系
小麦条锈病
效应子
致病机理
小麦条锈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小麦条锈菌
群体演化
分子标记
分子生态学
研究进展
向日葵品种对锈病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向日葵
向日葵锈菌
抗病性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辣椒对小麦条锈菌非寄主抗性反应的组织学研究
来源期刊 农技服务 学科
关键词 辣椒 小麦条锈菌 非寄主抗性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左海 1 0 0.0 0.0
2 康朝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辣椒
小麦条锈菌
非寄主抗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技服务
月刊
1004-8421
52-1058/S
32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4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