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在'后光韵'的时代,本雅明试图通过讽喻式批评,把人类的解放与自然的复苏结合起来,把世俗的启迪与经验的拯救结合起来,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兄弟姐妹般的关系,重建主体间平等交流的经验能力。
推荐文章
视觉话语的知识构型——兼论本雅明视觉文化的理论意义
视觉文化
本雅明
城市景观
文化批判
重构视觉主体元素再塑思想情感表达
视觉元素
主体元素
重构
后期创作
摄影
浅析本雅明的寓言美学理论
本雅明
寓言美学
现代主义艺术
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再阐释
本雅明
光晕
机械复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本雅明的视觉思想
来源期刊 中外文论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视觉文化转向 光韵 形象的祛魅 讽喻 拯救性批判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B516.5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计武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65 155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觉文化转向
光韵
形象的祛魅
讽喻
拯救性批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文论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