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寻找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将吡唑环与双酰肼结构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含吡唑环的双酰肼类目标化合物6a~6m,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认。培养皿法测定结果表明:在200 mg/L下,化合物N'-(2-(2,4-二氯苯氧基)乙酰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肼(6i)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高粱Sorghum bicolor、萝卜Raphanus sativus和黄瓜Cucumis sativus根、茎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剂量下,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化合物6i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抑制率均达80%;相同剂量下采用苗前土壤喷雾处理,6i对反枝苋A. retroflexus的抑制率也达80%。
推荐文章
新型吡啶联吡唑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吡啶联吡唑
双酰肼
合成
培养皿法
盆栽法
除草活性
新型蒎酸基双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α-蒎烯
蒎酸
双酰腙
合成
除草活性
新型吡唑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乙酰乙酸乙酯
吡唑
酰腙
合成
生物活性
新型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2-氰基乙酰胺
吡唑甲酰胺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吡唑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来源期刊 农药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吡唑 双酰肼 合成 除草活性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8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26.21|S482.4
字数 52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1/j.issn.1008-7303.2016.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成侠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98 568 11.0 17.0
2 刘幸海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6 119 6.0 8.0
3 何海琴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5 14 2.0 3.0
4 戴志猛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 5 2.0 2.0
5 谢旭峰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唑
双酰肼
合成
除草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药学学报
双月刊
1008-7303
11-3995/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2-94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5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