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代汉语的介宾状语“在+NP”一般只能位于中心语之前,形成“状一中”语序.然而在诗歌中却存在一定量的后置现象,它们突破了“状一中”语序,是不合常规语法的,但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被理解,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在+NP”类介宾状语的后置是移位的结果,它的出现可以归结为四个动因的作用:介宾状语的凸显、诗歌节律的要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和欧化语法的影响.诗歌这一“语言特区”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打破常规语言规则进行创新的语言运用平台.然而,这种创新看似随意,实际上是有限度的,它被限制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范围之内.
推荐文章
汉语双宾结构与约束理论
双宾结构
约束理论
管辖与约束理论
与格结构
指称语
关于汉语句法在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现象的分析
英语学习
汉语
句法
负迁移
对比分析
一种有效的汉语概率句法分析算法
Chart算法
语法功能词
概率句法分析
论汉语古典诗歌魅力之所在
汉语古典诗歌
魅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汉语诗歌中介宾状语“在+NP”的后置及相关句法问题
来源期刊 语言教学与研究 学科
关键词 介宾状语 在+NP 后置 句法创新 诗歌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6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业位 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3 3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宾状语
在+NP
后置
句法创新
诗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言教学与研究
双月刊
0257-9448
11-1472/H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2-458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09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