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 INDEPTH 项目对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带深部成像结果为基础,从构造演化角度探讨藏南陆-陆碰撞带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成矿作用问题。深部探测给出的碰撞带深部结构与侯增谦等地质学家提出的深部结构有较大的异同,如何协调起来以深化对藏南陆-陆碰撞条件下成矿作用的认识,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藏南碰撞带成矿实际上是在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形成的冈底斯岩浆弧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陆-陆碰撞挤压强烈改造后的再成矿。碰撞带的深部结构构造演化的特点是:(1)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板块向北连续俯冲了约120 Ma,形成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这导致了陆缘带地壳增厚并含有大量的地幔岩浆流体物质(如南美安第斯成矿带那样);(2)在印度大陆与冈底斯陆缘弧接近碰撞时,在对挤中新特提斯大洋洋壳与大洋岩石圈地幔发生向上挤出与向下拆沉,并使部分洋壳残片和大洋岩石圈物质保存在中上地壳内;(3)两大陆岩石圈碰撞对接后,印度岩石圈地幔加深达70~80 km并沿地壳底部向北推进,并将加厚地壳内大量的成矿物质、钙碱性岩浆,洋壳及新生的下地壳,以及部分地幔物质从地壳底部将其围限起来,成为后期再成矿的物质基础;(4)查明了碰撞带深部壳/幔间产生了一层中间速度层(相当于MASH层),在中上地壳部位出现一层巨大的部分熔融层;(5)在碰撞挤压下冈底斯带内产生多组断裂构造,大型逆冲断裂系与背冲断裂,并引发了含矿岩浆的再活动,并在浮力(下地壳内)和挤压力作用下多次活动上升生成斑岩型铜矿床;(6)成矿后地表遭受过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使矿床出露地表。
推荐文章
大型斑岩铜矿成矿的深部构造岩浆活动背景
安第斯成矿带
冈底斯带
斑岩铜矿
部分熔融体
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地质学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青藏高原
中国大陆斑岩铜矿若干问题
地质学
斑岩铜矿
中国大陆
板内成矿作用
安第斯与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矿物学和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安第斯
冈底斯
斑岩铜矿床
成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藏南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构造演化探讨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问题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藏南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 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 岩石圈地幔碎裂与拆沉 壳内大型部分熔融层 壳/幔间的中间速度层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II 研究与调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4
页数 18页 分类号 P631.4|P542.4
字数 192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6.01.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文津 45 433 11.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6)
共引文献  (502)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4(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5(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07(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藏南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
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
岩石圈地幔碎裂与拆沉
壳内大型部分熔融层
壳/幔间的中间速度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