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将Bowtie孔径结构与金属-介质-金属结构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直写光刻结构,得益于金属-介质-金属结构中顶层透射Ag对透射光的放大增强以及底层反射Ag对透射光的反射补偿作用,聚焦光斑的尺寸得到压缩的同时深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理论仿真中当焦斑的FWHM为28 nm时,焦斑深度可以达到20 nm以上,这相对于传统纳米直写光刻结构,将焦斑的深度提升了4倍。随后,通过相关验证实验在光刻胶中获得了FWHM为47 nm,曝光深度为25 nm的焦斑图形,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构在压缩焦斑尺寸以及提升焦斑深度上的显著优势。
推荐文章
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应用
纳米光子器件
金属纳米结构
等离子体共振
应用领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及其在传感技术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消逝波
衰减全反射
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吸收
真空蒸发法
银纳米颗粒
无标记免疫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方法研究
表面等离子谐振
磺胺嘧啶
磺胺二甲嘧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增强型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直写光刻
来源期刊 光电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直写光刻 Bowtie孔径结构 金属-介质-金属结构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微纳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6
页数 6页 分类号 O53|TN305.7
字数 27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01X.2016.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家玉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0 2.0 3.0
2 罗先刚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52 315 9.0 15.0
3 王耀辉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7 370 5.0 17.0
4 王长涛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65 5.0 7.0
5 姚纳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直写光刻
Bowtie孔径结构
金属-介质-金属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工程
月刊
1003-501X
51-1346/O4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43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