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沿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创的道路,与改革开放的精神相适应,实践唯物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体现那个时代精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笔者的理解,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主体性。它要穿透那堵以强横的气势、与“两个凡是”精神相适应的、固化的墙,为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拓展广阔的空间。在哲理上,它的表现就是对于新的现实的主体性规定,对于未来的主体性创制。实践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并在此之下强调主体性的积极作用。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特征是把对世界的认知、把握建立在作为“主体”的“自我”(纯粹自我,或确切地说是“自身”,而不是经验自我)的基础上,从这个“自我”出发建构认识论和实践哲学。但实践唯物主义的主体性不是这样,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只是以主体性精神来改造和重构那些一度被僵化的哲学原理。
推荐文章
试论《实践论》与实践唯物主义
毛泽东
实践论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失落与重构
文化唯物主义
教育公平
文化认同
试论《实践论》与实践唯物主义
毛泽东
实践论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特征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
内涵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体性理论反思与实践唯物主义的推进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唯心主义哲学 主体性理论 实践唯物主义 经验自我 反思与实践 主体性精神 哲学原理 纯粹自我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3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森林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60 276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唯心主义哲学
主体性理论
实践唯物主义
经验自我
反思与实践
主体性精神
哲学原理
纯粹自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