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近年来粤西地区养殖户普遍反映凡纳滨对虾长不大的情况,本实验室运用对虾EHP和IHHN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两种病原进行了流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在87份样品中,EHP的检出率为41.38%,IHHNV的检出率为12.18%.在检测样品中,两份不同海域的海水样品有检测到EHP和IHNNV,而经处理过的养殖用水和育苗用水中未检测出上述病原;成虾的EHP检出率最高达93.75%,种虾的IHHNV检出率最高为38.10%.在本地选育的种虾和进口种虾中,均有检出EHP,检出率分别为80.00%和33.33%,进口种虾中未检测出IHHNV.在不同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中,EHP载量指数最高的对虾平均日增长体重最小,即载量指数为10的对虾样品日增长量为0.039 g;而EHP载量指数最低的日增量大,即载量指数为2的日增长量为0.90 g.对B养殖场不同养殖时长的对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份样品的EHP载量指数分别为6、7和7;B养殖场20号池不同规格的对虾EHP载量指数均为4.
推荐文章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凡纳滨对虾抗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2015—2016年天津市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调查
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感染
天津
广西凡纳滨对虾IHHNV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凡纳滨对虾
IHHNV
感染情况
阳性率
广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粤西地区凡纳滨对虾虾肝肠胞虫、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来源期刊 渔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EHP)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实时荧光定量PCR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80
页数 8页 分类号 S-3
字数 44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12/j.cnki.fjsc.2016.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一丞 5 26 2.0 5.0
5 陈禄芝 3 25 2.0 3.0
9 余霞艳 3 2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3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EHP)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实时荧光定量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渔业研究
双月刊
1006-5601
35-1331/S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7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