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醇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神经炎症活性.方法 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缩合、Algar-Flynn-Oyamada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的无毒剂量范围.应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与BV2细胞孵育24h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Griess法检测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合成了8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其中4个具有异戊烯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6a ~6d和10a~10d在1~100 μmol·L-1的剂量范围内均未显示细胞毒性.化合物6a和10a(10 μmol·L-1)与BV2细胞预孵育24h能够明显抑制LPS/IFN-γ诱导的炎性介质NO过度产生和释放.结论 合成的黄酮醇类化合物6a和10a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活性.
推荐文章
红景天黄酮类化合物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红景天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白皮锦鸡儿黄酮醇类化合物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豆科
白皮锦鸡儿
黄酮醇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虎耳草科中的分布
虎耳草科
黄酮醇类化合物
分子系统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神经炎症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酮醇 合成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一氧化氮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8-29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142/j.cnki.cn21-1313/r.2016.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兰 83 433 11.0 18.0
2 李林 198 1395 21.0 29.0
3 张建伟 21 71 4.0 8.0
4 谷洪顺 1 0 0.0 0.0
5 陈溪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酮醇
合成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一氧化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双月刊
1005-0108
21-1313/R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8-101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8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662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