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查明中毒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离鉴定和毒性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WS/T 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米酵菌酸检测按照GB/T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执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开展检测.结果 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和基因指纹鉴定仪进行鉴定,4份样品中3份鉴定结果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小鼠毒性试验阳性.4份样品均检测出米酵菌酸.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源于食源性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
推荐文章
云南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分析及PFGE分型
椰毒假单胞菌酵母面亚种
分离鉴定
细菌性污染
脉冲电泳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鉴定与同源性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
病原鉴定
脉冲场凝胶电泳
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罗非鱼
荧光假单胞菌
分离
鉴定
2004-2006年奉贤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
食物中毒
病原学
副溶血性弧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病原分离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鉴定 米酵菌酸 食源性致病菌 云南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分类号 R155|Q9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90/j.cjfh.2016.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琍 14 60 4.0 7.0
2 周慧新 6 29 2.0 5.0
3 李瑛 23 83 5.0 9.0
4 国译丹 24 51 4.0 6.0
5 范璐 15 38 4.0 5.0
6 杨祖顺 46 13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食物中毒
鉴定
米酵菌酸
食源性致病菌
云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