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诠释学取径认为,关注并诠释传播过程中"意义的产生"是其核心目标。而意义的产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对彼此差异的感知。跨文化传播是一项日常生活实践,差异文化个体在特定时间段内不断进行着自发性和重复性的交往。由于个体受所属文化和传统赋予的视域影响,常将"他者文化"置于"我之视角"的偏狭想象和荫蔽中,文化误读现象便无可避免。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概念,差异文化个体在日常交往中超越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局限性,努力寻求融合性的新视角,将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更大视域从而促成文化融合。
推荐文章
跨文化传播视阈下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探析
传统文化
跨文化传播
对外传播
路径及策略
中外影片片名翻译的误读现象分析
跨文化传播
创造性误读
影片片名翻译
共情传播视域下胡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共情传播
跨文化传播
胡同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诠释学取径下的跨文化传播误读现象分析
来源期刊 文化与传播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日常交往 跨文化传播 文化误读 视域融合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宝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5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常交往
跨文化传播
文化误读
视域融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与传播
双月刊
2095-459X
45-1383/G2
16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