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首先利用LS-DYNA建立各向同性粘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ISO推荐压强—面积理论曲线和相关学者的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其次,比较两种典型破冰结构的破冰机理和破冰效果,对破冰船在行进方向受到的阻力分别与艏部外板倾角和水线面艏部夹角的关系做了讨论.最后,分析了普通船舶船首与冰层碰撞时的损伤特点.结果表明,冰刀式破冰结构的破冰作业效率比压溃式更高,而压溃式破冰结构的安全性要比冰刀式更好;船舶与冰排相撞时,船首的易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艏柱后侧临近区域和两侧船—冰接触区域,其中外板吸能最多,横向骨材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能量多于纵向骨材.因此,要结合实际航行水域的冰情、船舶功能和主机功率等因素,才能选取合适的破冰结构以达到最好的破冰效果,在破冰船船首设计和建造时,应增加船—冰碰撞区域船首外板的厚度,船首结构尽量采用横骨架式结构.
推荐文章
茶多酚与多糖的相互作用:作用机理
多糖
茶多酚
相互作用
破冰船引航下极地船舶结构冰荷载的离散元分析
极地船舶
破冰船引航
冰荷载
冰区航行
离散元方法
考虑动力相互作用的变电站数值模拟和损伤评估
变电站结构体系
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振动台试验
损伤评估模型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围岩与被覆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
爆炸冲击波
地下结构
数值模拟
动力相互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破冰结构与冰载荷相互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船舶工程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船—冰碰撞 破冰结构 冰载荷 船首结构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极地、冰区船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5,66
页数 6页 分类号 U674.9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88/j.cnki.cbgc.2016.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林 54 291 10.0 14.0
2 沈炜炜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船—冰碰撞
破冰结构
冰载荷
船首结构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船舶工程
月刊
1000-6982
31-1281/U
大16开
上海市中山南二路851号
4-25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7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