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讨热驱动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形成机制、细胞摄取、细胞摄取动力学与降解动力学等进行考察.通过测定巯基、氨基与羧基的浓度揭示白蛋白纳米粒的形成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摄取行为,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法测定白蛋白纳米粒在细胞内的摄取与降解动力学,并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对疏水性药物的包载能力.结果表明,热驱动自组装法制得的白蛋白纳米粒依靠分子间二硫键与酰胺键而稳定,安全无毒,易于被肿瘤细胞摄取并在胞内降解.载药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对紫杉醇有较高的包载.因此,热驱动自组装法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制得的白蛋白纳米粒可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的新平台.
推荐文章
伊曲康唑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伊曲康唑
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
超高压微射流技术
替米考星Eudragit L100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替米考星
纳米粒
Eudragit L100
包封率
反式白藜芦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白藜芦醇
纳米粒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工艺优化
体外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驱动自组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热驱动自组装 白蛋白纳米粒 紫杉醇 制备 形成机制 胞内降解动力学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10
页数 8页 分类号 R944
字数 4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1603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建平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84 720 15.0 22.0
2 朱家壁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136 1959 26.0 37.0
3 郑春丽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27 79 6.0 8.0
4 辛俊勃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17 23 3.0 3.0
5 李芳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31 73 4.0 6.0
7 姜力群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7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驱动自组装
白蛋白纳米粒
紫杉醇
制备
形成机制
胞内降解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