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凝血因子八(FⅧ)或九(FⅨ)替代疗法仍然是预防和治疗血友病甲(HA)或乙(HB)出血的主要方法.从全血输注到冻干血浆凝血因子浓缩物,再到第三代基因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安全性不断提升.血浆源性凝血因子浓缩物类制品的使用曾导致经血传播病毒性传染病(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流行.虽然近年来其安全性得到改善,但是感染未知病原体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三代重组凝血因子的生产已完全无白蛋白参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已降到最低,故西方国家一般推荐仅采用重组凝血因子产品治疗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治疗后可能产生的FⅧ或FⅨ抑制物会导致疗效降低甚至无效.本文重点讨论了继发性凝血因子抑制物(即外源性凝血因子治疗之后形成的抑制物)的产生机制、抑制物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作用机制.血浆源性和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在抑制物的发生率方面也有差异,然而孰高孰低却是众说纷纭.一项进行中的称为SIPPET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可能将为两类产品之间的免疫原性差异问题提供答案.
推荐文章
血友病抑制物防治研究的进展
血友病
抑制物
免疫耐受
旁路止血
新型止血剂
益气活血法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E/A比值、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
舒张性心力衰竭
益气活血法
E/A比值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运动与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运动
von Willebrand因子
综述文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友病因子Ⅷ及Ⅸ抑制物发生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血栓与止血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产品 凝血因子 替代疗法 血浆源性产品 血友病 抑制物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0-2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54+.1
字数 405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平冲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33 139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基因重组产品
凝血因子
替代疗法
血浆源性产品
血友病
抑制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血栓与止血学
双月刊
1009-6213
44-1513/R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2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5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