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溶胶凝胶相分离方法成功地在多孔不锈钢表面获得了多孔氧化钛薄膜.对比不同溶胶浓度和干燥抑制剂量对溶胶粘度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溶胶的浓度对粘度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溶胶浓度高会造成后续添加剂加入时粘度升高过快;干燥抑制剂的量不宜超过1.5 g/L,过高的干燥抑制剂量也会造成溶胶粘度的快速增加.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650℃以上烧结得到的膜层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分析,得到膜层主要成分由金红石型TiO2组成,另有部分TiOx;氧化钛膜层平整、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用自制的泡点压力测试设备对实验室级别的20mm样品以及工业化的600mm样品进行了透气量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具有相同的透气量,说明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批量化工业生产.
推荐文章
无模板-自组装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工艺研究
多孔二氧化钛
无模板-自组装法
光催化
多孔钛及其微弧氧化膜层特性
多孔钛
粉末冶金
弹性模量
微弧氧化
生物活性
不锈钢载波氧化膜/聚噻吩复合膜的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
304不锈钢
电化学合成
聚噻吩
复合膜
耐蚀性能
多孔二氧化钛吸附刚果红
多孔介质
二氧化钛
吸附
刚果红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多孔不锈钢表面制备多孔氧化钛膜的研究
来源期刊 钛工业进展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孔氧化钛膜 微观结构 溶胶凝胶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383
字数 29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荣 3 0 0.0 0.0
2 吴引江 4 0 0.0 0.0
3 刘荣臻 1 0 0.0 0.0
4 段庆文 1 0 0.0 0.0
5 南海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氧化钛膜
微观结构
溶胶凝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钛工业进展
双月刊
1009-9964
61-1292/TG
大16开
西安市未央路9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6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