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微小间隙下空气静压轴承内部气体的稀薄效应问题,通过将体现稀薄效应的流量因子引入雷诺方程中,推导出体现可压缩气体稀薄效应的雷诺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稀薄效应下轴承内部压强分布,并对轴承承载力和刚度变化进行研究,最后通过试验对得出的结论进行间接验证.结果表明,在气膜间隙8~10μm之间,考虑稀薄效应中流量因子的情况下得到的轴承刚度值与试验测量值比较接近,在量值上相差大约为20%左右,这为微尺度下轴承性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多排环形供气孔静压止推气体轴承的研究
气体轴承
气体止推轴承
有限元法
碟形弹簧对电机止推轴承的影响
潜油电机
止推轴承
碟形弹簧
支撑位置
气体稀薄效应对微机电系统(MEMS)气体轴承-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微机电系统
气体轴承-转子系统
不平衡响应
稀薄效应
双向隐式差分算法
人字形螺旋槽动压止推轴承性能分析
液态金属
人字槽止推轴承
静动态性能
涡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稀薄效应对空气静压止推轴承性能影响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空气静压轴承 稀薄效应 流量因子 有限差分法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19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H16
字数 4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61/j.jsuese.2016.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晋伟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165 1664 19.0 34.0
2 陈东菊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31 150 7.0 10.0
3 周帅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6 48 5.0 6.0
4 杨智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气静压轴承
稀薄效应
流量因子
有限差分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9-3087
51-1773/TB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1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