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评价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因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词汇层面而受到质疑.本研究借助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研究X+BE+being+ADJ构式的语义和语用特征,指出词汇并非评价资源的唯一手段,构式同样具有评价功能.研究发现,评价构式X+BE+being+ADJ以行为判断为语义原型,并拓展出情感评价的边缘语义.评价构式X+BE+being+ADJ本身及其与介入和极差的互动均指向礼貌性语用动因,彰显了构式句法、语义、语用之间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
推荐文章
“X侠”构式的演化与认知机制
“X侠”
构式语法
演化
概念整合
“微 X”构式的认知模型分析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原型效应
"微X"构式
统计学习
典型格构式跨越架的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格构式跨越架
跨越施工
安全评价
工作流程
探析新闻标题构式"×?不存在(的!)"
媒体标题
构式
否定
谣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作为评价手段的构式X+BE+being+ADJ
来源期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评价理论 X+BE+being+ADJ构式 语义原型 语用动因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1
页数 分类号 H3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原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 41 173 6.0 12.0
2 魏晓龙 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71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评价理论
X+BE+being+ADJ构式
语义原型
语用动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722X
41-1164/H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36-21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5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