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根据对国内紫苏的主产地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先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栽培资源又按主要用途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野生资源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栽培药用资源产区有河北安国、安徽毫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栽培籽用资源产区包括甘肃庆阳、黑龙江桦南、吉林、重庆彭水及云南;栽培出口资源产区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对各产区采集的43个紫苏叶样品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43份紫苏叶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2%~1.5%,挥发油主要包括紫苏酮perillaketone(0.93% ~96.55%)、紫苏醛perillaldehyde(0.t0%~61.24%)、紫苏烯perillene(52.15%)、石竹烯caryophyllene(3.22%~26.27%)、α-法尼烯α-farnesene(2.10%~21.54%)等31个成份,可分为PK,PA,PP,EK,PL 5个化学型.其中野生资源化学型有PK型和PA型,以PK型居多,栽培药用资源的化学型种类包括了全部5种类型,以PA型居多,栽培籽用资源均为PK型,出口栽培资源均为PA型.紫苏3个变种中,紫苏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包括了5个化学型,以PK型最多,其中PK型主要是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或绿色叶,野生紫苏变种P.frutescens var.acuta只有PK,PA型,PK型较PA型多,其中PK型均为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因此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紫苏,以PK和PA型为主流化学型,PK型更多,且与叶色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回回苏变种P.fruteseens var.crispa主要为PA型,两面紫色叶.主流化学型的区分为历代本革区别使用紫色香气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PK可导致家畜食用后产生肺部毒性,以及紫苏的使用传统,建议紫苏药用限制为紫苏醛型,应建立紫苏叶和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的检测标准.
推荐文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紫苏叶
动态逆流提取
微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
GC-MS分析
挥发性成分
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紫苏叶
挥发油
抗菌活性
(牛龙)牛儿基(牛龙)牛儿醇
紫苏叶中甲胺磷的残留检测方法
紫苏叶
甲胺磷
检测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紫苏资源调查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紫苏叶 资源调查 挥发油 化学型 分布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3-1834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4268/cjcmm2016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宝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04 1649 23.0 37.0
2 张琛武 7 50 3.0 7.0
3 魏长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8 101 4.0 8.0
4 章顺楠 7 80 5.0 7.0
5 田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5 61 4.0 5.0
6 张芬 4 45 3.0 4.0
7 白晓林 1 3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5)
共引文献  (137)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98)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9(48)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紫苏叶
资源调查
挥发油
化学型
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药杂志
半月刊
1001-5302
11-2272/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4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38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2362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