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调查某院重症监护科发生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 采取回顾病程记录、实验室检查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15年8月6日~27日该院重症监护科发生的5例下呼吸道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污染环境和物品进行微生物采样,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例患者痰培养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敏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外,其他均耐药.5例患者2例经治疗好转出院,3例死亡.共采集环境物表标本84份,其中从监护导联线和保洁工人手分离到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经采取感染防控综合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结论 此次重症监护科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保洁工人手和/或监护导联线污染相关.
推荐文章
外科术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
外科感染
危险因素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
外膜蛋白
耐药机制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文献计量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流行病学特点
耐药机制
文献计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来源期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交叉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方法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6-1078
页数 分类号 R515|R1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6.10.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慧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9 59 5.0 7.0
2 饶友花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11 28 3.0 5.0
3 李连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2 9 1.0 2.0
4 周立英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3 9 1.0 3.0
5 周晓玲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5 20 3.0 4.0
6 王冬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 7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359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5)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叉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月刊
1674-3679
34-1304/R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109信箱
26-155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7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53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