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首次提出了单个微凸体的正应力-正应变本构关系,给出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弹性模量.考虑表面粗糙度和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MB模型给出了结合部等效材料的总法向接触条件弹性模量、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在弹性范围内,结合部等效材料的总法向接触弹性模量是以下10个输入参数:两接触表面的2个弹性模量、2个泊松比、表观压应力、表观面积、较软材料的硬度、较软材料的屈服强度、分形粗糙度参数、分形维数的复杂函数.总法向接触弹性模量基本上线性地随总法向表观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还非线性地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非线性地随表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加.
推荐文章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结合部
分形理论
切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分形模型
机械结构
结合面
切向接触阻尼
损耗因子
分形模型
应用热弹塑性理论的结合部法向载荷分形模型
热弹塑性
法向接触载荷
结合部
比例系数
分形模型
整个螺栓结合部的法向连接动刚度及试验验证
螺栓结合部
法向连接动刚度
振型相关分析
频率响应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床螺栓结合部等效材料法向接触弹性模量的分形模型
来源期刊 机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螺栓结合部 等效材料 法向接触弹性模量 赫兹接触理论 MB模型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9
页数 分类号 TG502.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0316.2016.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红亮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94 720 15.0 22.0
2 金焕宇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1 0 0.0 0.0
3 马维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1 0 0.0 0.0
4 余承怀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螺栓结合部
等效材料
法向接触弹性模量
赫兹接触理论
MB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
月刊
1006-0316
51-1131/TH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工业园区墨香路48号
62-105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9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43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