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以I200913作为出发菌株(酶活为0.413 u/mL),研究了在不同酶配比酶解液、不同酶解温度、不同酶解时间的条件下,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以及内切型菊粉酶酶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为22.3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16.02%.在酶配比为:纤维素酶0.7%+蜗牛酶0.2%+溶菌酶0.1%=1%,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5h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内切型菊粉酶酶活最高为0.598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
推荐文章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
普鲁兰酶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产谷氨酰胺转氨酶菌株产量
茂原链霉菌
原生质体
再生
融合
基因组重排
磷脂酶D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磷脂酶D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筛选
紫外诱变赤灵芝原生质体选育高产有机锗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
原生质体
赤灵芝
有机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选育内切型菊粉酶高产菌株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黑曲霉 原生质体 内切型菊粉酶 酶活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5
页数 9页 分类号 TS201.3
字数 704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曲霉
原生质体
内切型菊粉酶
酶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