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玉米秸秆水热炭化过程及固体目标产物特性的演变规律,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温度为180 ~ 290℃、停留时间为8h的水热炭化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固体水热焦产率从180℃时的71%逐渐下降至290℃时的36%,而C质量分数从玉米秸秆原料中的44.86%增加至72.36%,O质量分数从原料中的44.2%下降至15.36%,明显提高了其能量密度.至290℃时,水热焦的H/C和O/C原子比分别为0.88和0.16,接近于煤的H/C和O/C原子比,高位热值高达29.79MJ/kg.水热焦中特征官能团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而C=C、C=O和芳香特征峰红外吸收逐渐增强,同时热重分析表明水热焦热稳定性逐渐提高.元素组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踢玉米秸秆经水热炭化处理,低于230℃时主要经历脱水和脱羧反应,而高于230℃以后,以缩聚反应和芳香化为主.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炭化产物的性能及应用
玉米秸秆
炭化
秸秆炭
基质
水热-乙醇提取处理玉米秸秆促进酶解效率
生物质
水热
预处理
乙醇抽提
玉米秸秆
酶解
CaO催化超临界甲醇体系中玉米秸秆高压热解液化特性研究
超临界甲醇
高压液化
催化
玉米秸秆
水热炭化制备污泥生物炭的碳固定
水热炭化
水热温度
污泥生物炭
碳固定
拉曼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秸秆水热炭化产物特性演变分析
来源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热炭化 傅里叶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资源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185
页数 分类号 TK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16.04.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晓伟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121 804 13.0 22.0
2 董向元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34 181 8.0 11.0
3 郭淑青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33 144 8.0 9.0
4 韩洋洋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5 13 2.0 3.0
5 于海龙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31 252 9.0 14.0
6 吴婷婷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8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秸秆
水热炭化
傅里叶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机械学报
月刊
1000-1298
11-1964/S
大16开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6信箱
2-3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7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74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