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传热和热功转换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了熵产最小化理论的优化方向和适用条件.熵产直接度量系统可用能或做功能力的损失,因此熵产最小化理论的优化方向为将系统可用能或做功能力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使系统保有最大的做功能力.然而,在工程应用中,设计目标各有不同.因此,并非所有设计目标均能与熵产最小化的设计方向一致,这就使得熵产最小化并不总是与优化目标相关联.针对传热速率、输出功率等可与熵产建立关联的优化目标,讨论了熵产最小化理论的适用条件.当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最小熵产并不一定对应最优性能.对一维传热过程、换热器等传热系统和以输出功率、热功转换效率、热经济性能等为优化目标的热功转换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
推荐文章
负熵最小化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
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负熵
稀疏权重
钴结壳识别
底质识别
流动换热强化的能量传递转换机制及其最小熵产原理
全相位熵产率方程
场协同
热力学耦合
对流换热
最小熵产原理
火积理论在热功转换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火积损失
熵产
Carnot循环
热功转换过程
基于最小化邻域互信息的邻域熵属性约简算法
粗糙集
属性约简
混合型信息系统
邻域熵
邻域互信息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熵产最小化理论在传热和热功转换优化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熵产最小化 优化分析 传热过程 热功转换过程
年,卷(期) 2016,(18) 所属期刊栏目 总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4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5.1805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新刚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115 865 16.0 23.0
2 程雪涛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26 143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熵产最小化
优化分析
传热过程
热功转换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