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但具体的调控机制和通路不明。目的:探讨心肌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开胸结扎20只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心肌干细胞组和PBS组,每组10只。造模后2周心肌干细胞组在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PKH26标记的由PBS悬浮的心肌干细胞,PBS组在梗死心肌内注射等量PBS。细胞移植后6周取外周血及左心室心肌组织检测ANG 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与PBS组相比,Cx43在心肌干细胞组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②与PBS组相比,ANG Ⅱ在心肌干细胞组血浆(P<0.05)和左心室各区域(P<0.01)的表达明显减少;③与PBS组相比,心肌干细胞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不同区域AT1R、TGF-β1、SMAD2、SMAD3表达下降(P<0.01),而SMAD7表达增加(P<0.05);④结果表明,心肌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机制可能与调控 ANG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导致CX43表达增加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夏枯草总三萜对PDGF-BB干预的肝星状细胞中TGF-β1/Smad通路调控作用
夏枯草总三萜
HSC
PDGF-BB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心肌干细胞移植可改进心力衰竭大鼠室颤阈值和电生理的稳定性
心肌干细胞
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心肌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区12周后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及室颤阈值改善效应
干细胞
移植
心肌干细胞
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心肌梗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肌干细胞调控ANG Ⅱ/AT1R/TGF-β1/SMAD/CX43通路改进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肌干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年,卷(期) 2016,(28)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6-4233
页数 8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60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28.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细胞
移植
心肌干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电生理学特性
室颤阈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