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氨基甲酸乙酯的前世今生 氨基甲酸乙酯早在1943年已经被证实可能具有致癌作用,可导致肺癌、淋巴癌、肝癌和皮肤癌等疾病.随后,研究者在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酿造酒(如葡萄酒、黄酒),以及酱油、面包等食品中检测到了这种物质,可谓是“美酒里的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曾对900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将各种因素分为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四个级别,其中可能致癌级别又细分为A类和B类.而我们提到的氨基甲酸乙酯在2007年被该研究中心列为2A级别(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
推荐文章
食品中主要致癌物质概述
食品
致癌物质
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类化合物
N-亚硝基类化合物
N-亚硝胺
N-亚硝酰胺
致癌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
槟榔
口腔癌
槟榔碱
鞣质
槟榔特异性亚硝胺
活性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网络信息的科学解读我们需要担忧美酒里的致癌物质吗
来源期刊 自我保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吃出健康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我保健
半月刊
1008-0430
31-1753/R
上海市西康路600弄1号1603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