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宋以後,以禪宗教團爲中心,《出山釋迦圖》十分盛行,從現存作品中也可以確認,這個主題已成爲南宋禪宗畫的典型而固定下來。其中,活躍於南宋中期的宫廷畫家梁楷,其作品多爲院體畫風的著色佛畫,本文首先將針對畫作主題之出山釋迦予以再確認,並從本畫作與宫廷之間的關係等觀點,來嘗試將其重新定位。從佛傳中可知,釋迦在六年苦行後,因領悟到折磨肉體對於修行無益而出山。在印度的經典與佛傳當中有不少認爲苦行'無益'的記載,相對於此,在最早期的漢譯佛傳中,認爲苦行直接成就悟道,而此種看法影響了禪宗史書的觀點。現存作品中,包括南宋到元代之間所製作的泉涌寺本《十六羅漢圖》與波士頓美術館本《釋迦十六羅漢圖》,描繪了出山後釋迦説法的場景。三重縣西來寺本與兵庫縣大覺寺本《出山釋迦圖》中描繪的釋迦,可理解爲表現《修行本起經》中所記載釋迦悟道後'放眉間毫相光明'的情景。因此,可以説'出山釋迦'的圖樣中不僅描繪釋迦出山之後,也包含了成道後的樣貌。衆所周知,南宋禪宗具有國家宗教的屬性。從文獻與作品當中可以確認梁楷與禪宗教團有直接的交流。他的《出山釋迦圖》與馬遠的《禪宗祖師圖》(京都天龍寺藏),可以理解爲爲了宫廷所需,而由畫院畫家所描繪的禪宗畫題,拱手堂堂站立的釋迦,可以解釋爲爲了表現出重叠苦行釋迦並聯繫到成道後説法姿態的形象。不過,考慮畫風、落款與畫絹的狀態,本圖並非爲宫廷御用所作,不如視爲與宫廷有關的寺院委托梁楷所製作的作品。若是如此,作品傳入日本的時期,應該是在東山御物收藏成立的室町時代以前,是由禪僧所傳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