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IEEE802.11p 突破了传统协议的限制,采取多信道协调的机制,但是控制信道和服务信道的长度是固定的,造成信道资源大量浪费。针对传统IEEE802.11p 中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饱和情况下可变的服务信道(Service Channel,SCH)时隙媒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机制。在此机制下,可以通过调整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CCH)和SCH 的长度,达到吞吐量最大化的效果。该机制使用三维Markov 链模型来计算WAVE 服务广播信息(Wave Service Advertisement,WSA)帧的时延,并得出了一个非饱和状态下适用的可变的SCH 时隙MAC 计算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不仅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增加了吞吐量,同时也降低了信道的时延。
推荐文章
IEEE802.11p协议MAC层自适应移动性改进研究
车辆自组织网络
IEEE 802.11p
媒体访问控制
移动性
相对速度
基于IEEE802.11p/1609标准的路车互联网的初步实现
车路协网
IEEE 802.11p/1609
WAVE短消息
车载单元
路边单元
IEEE802.11p协议MAC层自适应移动性改进研究
车辆自组织网络
IEEE 802.11p
媒体访问控制
移动性
相对速度
IEEE 802.11访问控制与MAC地址欺骗
无线网络
地址访问控制
MAC地址欺骗
序列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IEEE802.11p的可变SCH时隙MAC机制
来源期刊 通信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EEE802.11p 多信道 吞吐量 时延 非饱和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网络与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929.5
字数 34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802.2017.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文峰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16 80 4.0 8.0
2 王聪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29 278 10.0 16.0
3 刘灵雅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3 8 2.0 2.0
4 袁晨曦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EEE802.11p
多信道
吞吐量
时延
非饱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技术
月刊
1002-0802
51-1167/T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永丰立交桥(南)创业路8号
62-153
196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05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42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