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标准k-ω湍流模型对具有不同深度的凹陷涡发生器表面湍流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雷诺数(Re)在8 500~60 000内不同深度的凹陷表面湍流传热、流阻和流动特征,并拟合了传热和摩擦因子关系式.凹陷表面平均传热性能和摩擦因子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Re越高传热性能和摩擦因子越高.在低Re值(Re=8 500)时深度比(σ,凹陷表面深度与截面直径之比)为0.1和0.3的凹陷传热相差不大,平均性能较光滑平板增强约40%左右;而在高Re值(Re=50 500)时后者比前者传热提高约11%,平均换热性能较光滑平板分别增强42.1%和51.6%,摩擦因子提高30%~120%.相对于光滑通道,凹陷表面综合热性能提高10%~35%,综合热性能随凹陷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详细的凹陷表面传热分布还表明,深度比为0.1和0.2的浅凹陷涡发生器局部传热分布对称,而深度比为0.26和0.3的深凹陷局部传热分布是非对称的,这主要是由于浅凹陷与深凹陷内部具有不同的涡流结构.
推荐文章
不同倾角螺旋叶片转子综合传热性能数值模拟
转子
叶片倾角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ZigZag微通道内S-CO2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ZigZag微通道
ZigZag角度
单位周期流道轴向长度
传热性能
阻力系数
螺旋扭曲扁管管内湍流传热性能数值模拟
螺旋扭曲扁管
湍流
周期性边界
Realizable κ-ε模型
数值模拟
评价指标
强化传热
板壳式换热器板片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板壳式换热器
数值分析
传热
计算机模拟
波纹夹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深度凹陷内湍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来源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凹陷深度 涡发生器 燃气轮机冷却 强化传热 低流阻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5
页数 分类号 TK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83/j.cnki.jsjtu.2017.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云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8 15 3.0 3.0
2 饶宇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2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凹陷深度
涡发生器
燃气轮机冷却
强化传热
低流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467
31-1466/U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4-33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0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9814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