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 记录与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健康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参数,修订适用于现阶段中国儿童的心电图正常参考值.方法 描记8 016名年龄在0~16岁的深圳儿童(男4 871名,女3 145名)15导联心电图,记录心率、PR间期、Ⅱ导联P波振幅、P波电轴、QRS波时间、QRS波电轴、V5导联R波振幅、QT间期、QTc间期、T波电轴.以上数据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同年龄组男女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心率在出生后1周~3个月最快,随后逐步下降.男童心率仅在出生首日以及1~4周略高于女童,大部分年龄段女童心率高于男童.PR间期在出生后7~30 d最短,之后逐渐延长.在相同心率下,女童PR间期要短于男童.年龄小于1个月的新生儿,QRS波电轴均>90°,且男性较女童右偏.1个月以上婴儿QRS波电轴均小于90°,男童较女性稍偏左.QRS波时限随年龄增长逐渐延长,并且男童长于女童.QT间期在出生1~4周期间最短,为261 ms,之后逐渐延长.QT间期随着心率增快而逐渐降低.HR在125次/分以下时,男童QT间期明显短于女童;心率在125次/分以上时,男女QT间期基本相同.3岁以下儿童,QTc在347~370 ms.3岁以上儿童QTc明显延长,在406~428 ms.3个月以上儿童QTc女童较男童延长,3个月以下儿童则相反.P波与T波电轴角度在整个童年及青春期基本保持稳定.P波波动于41°~53°.T波波动于20°~46°,男童略高于女童.V5导联R波电压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但12岁以后明显降低.新生儿期女童较男童电压高;1个月龄以后,男童较女童电压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Ⅱ导联P波振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同年龄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正常参考值具有年龄、性别、时代和种族差异.推荐按照本次研究的结果修订国内健康婴幼儿及儿童心电图正常参考值.
推荐文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
教学分析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儿童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
儿童
心脏疾病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成因分析
农村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成因分析
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8016名健康儿童心电图分析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心电图 正常参考值 儿童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17.0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大明 4 9 2.0 2.0
2 金晨 9 26 3.0 4.0
3 沈定荣 13 47 4.0 6.0
4 干芊 1 1 1.0 1.0
5 李慧 9 5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电图
正常参考值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