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义理之性”概念是由朱熹浙江永嘉弟子陈埴提出和系统阐发的,是对朱熹心性论的推进,也是南宋儒学形而上学化思想进程的重要反映,后来明代心学思想家认其具有性二元论内涵而予以尖锐批判,也进一步凸显了此概念的学术意义.冯友兰《新理学》立足新实在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传统理学予以改造,将传统理学概念灌注以新的思想内涵.在传统理学中,“义理之性”只是在人性论中来展开,而在新理学中此概念内涵已溢出人性论藩篱而延伸到物性论.对此概念的研究不仅可以集中发掘其研究方法,对于揭示冯友兰新理学对于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建构均也具有重要价值.
推荐文章
祛痰法的概念诠释
祛痰法
概念诠释
信息时代的中医概念研究——兼评《中医药之"毒"》
信息时代
概念学
《中医药之"毒"》
中医“气化”概念诠释
气化
概念诠释
中医基础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冯友兰对宋儒“义理之性”概念的诠释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陈埴 朱子学 义理之性 新理学 人性论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理学发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8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国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1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陈埴
朱子学
义理之性
新理学
人性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