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玫瑰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在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方法(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有机溶剂乙醇等)提取玫瑰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玫瑰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测得玫瑰油中共含有85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酸类、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酮类、醚类、酚类、芳香烃类、烷烃类等物质.其中超临界CO2提取的玫瑰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占94.28%,其他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可见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占绝对优势.醇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物质,在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均最高.棕榈酸、苯乙醇、丁香酚这3种挥发性物质在6种提取方法中均被检测到,但不同提取方法中其含量差异较大.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为玫瑰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推荐文章
不同居群银胶菊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银胶菊
挥发性成分
顶空吸附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干巴菌挥发性化学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干巴菌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光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光果甘草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麻疯树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麻疯树
树叶
树皮
种子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油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玫瑰油 亚临界丁烷 超临界CO2 有机溶剂 夹带剂 化学成分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提取物与应用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4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S22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6)
共引文献  (191)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玫瑰油
亚临界丁烷
超临界CO2
有机溶剂
夹带剂
化学成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技
月刊
1005-9989
11-3511/TS
大16开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2-681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597
总下载数(次)
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