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49》是美国当代印第安作家吉戈玛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剧中,吉戈玛生动描绘了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中北美印第安人的“无根”迷惘状态与重获印第安文化身份的历程.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解读《49》,论证剧中所表现的文化记忆和“专职传统承载者”在北美印第安人重获归属感与认同感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探究吉戈玛的写作意图.
推荐文章
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失落与重构
文化唯物主义
教育公平
文化认同
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失落与重构
文化唯物主义
教育公平
文化认同
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
原型批评
伊甸园
<儿子与情人>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历史街区文脉传承探索
文化记忆
历史街区
文脉传承
有机更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失落与复得: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的《49》之解读
来源期刊 戏剧文学 学科
关键词 《49》 文化记忆 专职传统承载者 身份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戏剧理论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惠玲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60 55 4.0 5.0
2 龚甜甜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49》
文化记忆
专职传统承载者
身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戏剧文学
月刊
1008-0007
22-1033/I
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建设街2779-2号
12-5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