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人民珠江       
摘要:
为了研究江西红黏土掺消石灰改良后物理力学性质,对掺灰率为0、2%、4%、6%的改良红黏土进行了击实试验、液塑限试验、收缩试验以及干湿循环试验等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灰后的改良红黏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掺灰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优含水率均比素土有所增大;改良红黏土的液限略有降低,塑限有极小幅度的增加,塑性指数降低,但总体上对其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改良红黏土的体缩率、收缩系数和缩限随着掺灰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掺灰率越大增大越明显;当掺灰率较低(2%)时,改良红黏土表面裂隙发育更多,土体收缩开裂加剧,当掺灰率提高到4%时,表面裂隙发育较素土少,掺灰率达到6%时,改良红黏土表面几乎没有裂隙发育,土体收缩开裂得到很大的改善,可认为该红黏土的最优掺灰率应在4%~6%.
推荐文章
石灰改良红黏土的试验研究
石灰
红黏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最优石灰掺量
脆性指数
水泥或石灰改良红黏土的力学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红黏土
击实试验
承载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掺量
石灰掺量
膨胀土与红黏土石灰改性对比试验研究
膨胀土
红黏土
石灰改良
最佳含水率
结构屈服强度
矿物成分
消石灰改良膨胀土室内试验研究
膨胀土
消石灰
掺量
改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消石灰改良红黏土室内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珠江 学科
关键词 红黏土 改良 干湿循环 裂隙发育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规划科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235.2017.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秉宜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10 2.0 3.0
2 刘磊 广州市增城区水务局水务设施管理所 2 9 2.0 2.0
3 董薇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黏土
改良
干湿循环
裂隙发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珠江
月刊
1001-9235
44-1037/TV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
198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4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