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膜外肉瘤样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发生于胸膜外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电镜观察,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岁,均无石棉接触史和胸膜病变.肿瘤分别发生在腹腔(3例)、骨(2例)和颈部(1例).光镜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或多形性,呈束状排列,形态类似于纤维瘤病、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呈广谱细胞角蛋白(6/6)、calretinin (5/6)、podoplanin (6/6)、D2-40 (4/6)、波形蛋白(6/6)、WT1 (4/6)、CD10 (3/6)和平滑肌肌动蛋白(4/6) 阳性,Ki-67阳性指数25%~55%,平均>40%,而其他标志物均阴性.电镜观察:瘤细胞呈梭形、椭圆形、多边形,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内管腔和更罕见的胞质内纤毛,偶尔的肿瘤细胞内出现少量的张力中间丝,肿瘤细胞间具有小的细胞间连接和从肿瘤细胞表面突出的钝小流产微绒毛.该组病例随访9个月,有1例复发,4例转移,均死亡.结论 胸膜外肉瘤样恶性间皮瘤极为少见,易与其他类型肉瘤混淆,需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推荐文章
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膜恶性间皮瘤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改变
恶性胸膜间皮瘤
临床特点
病理改变
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胸膜恶性间皮瘤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胸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胸膜恶性间皮瘤
临床病理
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胸膜外肉瘤样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来源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肿瘤,间皮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9-5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8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8.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守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 121 487 12.0 15.0
2 卫美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肿瘤,间皮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病理学杂志
月刊
0529-5807
11-215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