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美国当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是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之一,包括生活(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是双向反馈的交流互动关系,由此构成文学的系统活动.(1)具体到“作者”完成“作品”的创作过程,则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世界”,都有一种创作主体感受和加工特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心理机制.经过这样一种心理机制的艺术转化之后,作品中就会出现一个与作者既相同又相异的形象,即维·弗·维诺格拉多夫所说的“作者形象”(2).虽然因叙事性文学和抒情性文学的分野,人们对“作者形象”的性质、形式等有不同的理解,但作者形象始终隐蔽存在于文本中,则是不争之实.
推荐文章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分析
概括
诗歌的创作特色与形象塑造
诗歌
创作特色
形象塑造
论思政课自我形象建构与他者形象认知的统一
思政课
公众形象
自我建构
他者认知
汉代乐府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汉代乐府
女性形象
诗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乡土中国的牧歌者形象——关于傅天虹诗歌中作者形象的一种辩证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牧歌 作者形象 天虹 诗歌 艺术心理机制 性文学 作品 艾布拉姆斯 主体感受 四个要素 双向反馈 生活内容 精神活动 互动关系 创作过程 文论家 转化 再现 叙事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8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 21 56 2.0 7.0
2 谢镇泽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乡土中国
牧歌
作者形象
天虹
诗歌
艺术心理机制
性文学
作品
艾布拉姆斯
主体感受
四个要素
双向反馈
生活内容
精神活动
互动关系
创作过程
文论家
转化
再现
叙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