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多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黏附分子和炎性指标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手术的97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机分为小剂量组(33例)、中剂量组(32例)、大剂量组(32例).患者PCI术后当天接受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小剂量组10 mg/次,中剂量组20 mg/次,大剂量组40 mg/次;均为1次/d,每晚睡前口服,连续治疗30 d.药物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E选择素]、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二苯乙烯二聚体(V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颈动脉斑块面积.采用Pearson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关系.结果 大剂量组用药前后sICAM-1、sVCAM-1、E选择素、VAM-1、IL-6、MCP-1、MMP-9、TNF-α差值明显大于小剂量组,E选择素、VAM-1、IL-6、MCP-1、MMP-9、TNF-α差值明显大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剂量组用药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差值明显大于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12.3±4.6)mm2比(1.4±1.1)、(8.3±4.2)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各项指标均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对颈动脉斑块面积影响力大小依次为:CRP(β值=2.98)、IL-6(β值=1.76)、TNF-α(β值=1.55)、SICAM-1 (β值=1.36)、sVCAM-1(β值=1.02)、MCP-1(β值=0.78)、IL-8(β值=0.42)、VAM-1(β值=0.33)、sCD40L(β值=0.30)、MMP-9(β值=0.25)(均P<0.01).结论 黏附分子和炎性指标对于衡量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指示价值,而PCI术后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体内黏附分子和炎性指标的含量.
推荐文章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质
造影剂
肾病
胱抑素C
冠状血管造影术
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冠心病
糖尿病,2型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黏附分子和炎性指标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2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阿托伐他汀 黏附分子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9-16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3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7.1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91 694 13.0 22.0
2 张京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50 231 8.0 12.0
3 闫贤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3 10 2.0 3.0
4 刘虹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156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2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阿托伐他汀
黏附分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药
月刊
1673-4777
11-5451/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路2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楼二层
80-528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4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72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