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程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有效控制症状或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评估仍然依靠主观、经验性的判断,这难以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因此,寻求更客观、精确或个体化的治疗反应评价指标是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方法因其能够系统而灵敏地反映体内或组织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它也逐渐开始用于精神科领域的研究中.本文即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的研究出发,对代谢组学在不同生物学组织内所寻找到的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标志物分子及所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简要概述,为临床上预测不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选择或更换治疗的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推荐文章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流浪被救助精神患者的对照研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救助精神患者
社会经济价值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临床分析
抗精神病药物
血糖
糖代谢异常
临床研究
从中医角度浅述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物
痰瘀
中医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代谢组学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新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治疗反应 标志物
年,卷(期) 2017,(2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3-25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颖 21 136 7.0 11.0
2 李华芳 57 190 6.0 12.0
3 石佳丽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代谢组学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治疗反应
标志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新药杂志
半月刊
1003-3734
11-285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东路太阳园11号楼2603室
82-488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40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8595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