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自动测量法测量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ransluminal attenuation gradient,TAG)值的准确性,并评估年龄、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对TAG值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采用320排CT对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受检者50例.分别采用自动测量法和手动测量法测量冠状动脉三大主干(LAD、LCx、RCA)的TAG值.同时测量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分支TAG值的差异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自动测量法的准确性、观察者间一致性. 结果 女性受检者的TAG值低于男性受检者;老年组受检者的TAG值低于中年组;RCA的TAG值稍高于LAD、LCx.自动测量法测量一支冠状动脉的时间比手动测量法减少64%.Bland-Altman分析显示自动测量法和手动测量法差值的均数较小(-1 HU/cm).自动测量法和手动测量法均有较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结论 本研究证实自动测量法对TAG值的测量时间较短,且准确性较高,重复性较好.
推荐文章
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和管腔直径衰减梯度的相关性
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
管腔直径衰减梯度
CT冠状动脉造影
CT对冠状动脉管腔内衰减梯度与其狭窄程度关系的评价作用
冠状动脉狭窄
管腔内衰减梯度
体层摄影术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钙化积分
CTA,冠状动脉
多排螺旋CT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管腔密度对非钙化性斑块CT测量值的影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动测量法评估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准确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320排CT CT冠状动脉造影 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 CT值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5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34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17.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斌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91 242 8.0 12.0
2 李晓东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17 20 2.0 3.0
3 李传贵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17 27 3.0 3.0
4 郎颖涛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11 34 2.0 5.0
5 李娇娇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12 14 2.0 3.0
6 刘迪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6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20排CT
CT冠状动脉造影
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
CT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7-6611
14-1216/R
大16开
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22-11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80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