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警示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更好的防艾知识宣传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青岛市城阳区随机抽取3所学校51个班2 01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仅发放艾滋病警示性健康手册,B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艾滋病警示性教育讲座,C组应用PPT形式开展警示性教育讲座并发放健康手册,对3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A组、B组、C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64.9%,61.2%,61.2%,干预2周后分别提高了2.3,27.7,28.0百分点.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7.495,144.653,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户籍、年级、干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有关(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城阳区本地相比,城阳区以外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95%CI)=1.22(1.00~1.47)];与初一相比,高职一年级、初二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68,5.97);与A组相比,B组、C组艾滋病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1.70,1.56).结论 城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结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生动形象的艾滋病警示性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促进其态度行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