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为揭示其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炮制不同时间的样本中细菌、真菌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各炮制时间点的菌系差异.结果 发酵至“黄衣上遍”过程中细菌种类丰富,真菌以曲霉菌为主;再闷过程中细菌以乳杆菌为主,真菌以隐球菌为主.发酵第1天恶臭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占优势;发酵第3天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鞘氨醇杆菌属和米曲霉为优势菌种;发酵第6天解淀粉芽孢杆菌、曲霉菌和丝孢酵母为优势菌种;再闷第3天以枯草芽孢杆菌、丝孢酵母和黑曲霉占优势;再闷第9天以枯草芽孢杆菌、那须乳杆菌、弧形乳杆菌和隐球菌为优势菌株;再闷第15天以枯草芽孢杆菌、弧形乳杆菌、隐球菌、丝孢酵母属和2株不可培养真菌为优势菌.整个炮制过程中,产酸克雷伯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弧形乳杆菌作为优势菌种始终参与.“黄衣上遍”阶段与再闷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大.发酵第3天与第6天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分别达76.4%和66.1%;而发酵第3、6天与再闷第9天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均最低,仅为24.5%,发酵第3天与再闷第15天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最低,仅11.2%.结论 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独特的微生物种类可能决定了淡豆豉特有的性味、功能,同时也从微生物学角度印证了再闷的重要性.
推荐文章
PCR-DGGE法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解析
PCR-DGGE方法
活性污泥系统
微生物群落分析
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不同鸡群的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
蛋鸡
肉鸡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盲肠菌落
PCR-DGGE技术监测自然发酵葛根中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
自然发酵
微生物群落
总异黄酮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CR-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中草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淡豆豉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 优势菌种 非加权组平均法 产酸克雷伯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弧形乳杆菌 再闷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与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7-1765
页数 9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7.09.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小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6 799 17.0 26.0
2 谢卫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6 48 3.0 5.0
3 苏明声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8 139 7.0 10.0
4 龙凯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2 274 9.0 16.0
5 王立元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3 34 4.0 5.0
6 朱海针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
共引文献  (7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5)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淡豆豉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
优势菌种
非加权组平均法
产酸克雷伯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弧形乳杆菌
再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草药
半月刊
0253-2670
12-1108/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6-77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98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2246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