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又名桦树茸,是一种民间长期使用且已证明具有特定医药保健功效的珍稀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属于寒带物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州北部、波兰、芬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省长白山等地区[1].目前从药用真菌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生物碱、肽类等.从文献报告中,桦褐孔菌药理作用也很突出,有抗肿瘤,抗炎,降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血栓的形成,抗高血压等[3].近年来,桦褐孔菌的研究日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医药界寻求和发掘新药的重要领域[4].
推荐文章
桦褐孔菌多糖脱色方法及其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
多糖
脱色
柱前衍生化
成分分析
大孔树脂纯化桦褐孔菌多酚及其成分分析
大孔树脂
纯化
桦褐孔菌多酚
成分分析
桦褐孔菌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桦褐孔菌发酵浸膏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桦褐孔菌
发酵浸膏
抑菌活性
苯甲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桦褐孔菌的成分分析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保健营养 学科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成分分析 药效作用
年,卷(期) 2017,(25)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1-25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素萍 3 1 1.0 1.0
2 赵金芬 5 3 1.0 1.0
3 杨槐俊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23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桦褐孔菌
成分分析
药效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保健营养
旬刊
1004-7484
14-1172/R
大16开
北京市100084-60信箱
82-91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138
总下载数(次)
88
总被引数(次)
438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