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回应批评界针对D.M.托马斯的小说《白色旅馆》的争议,意在证明该小说是对发生在巴比亚的大屠杀事件的一次有效见证和再现.小说对女主人公丽莎的歇斯底里症的叙述是一种卡夫卡式的预言,它指向的是未来发生的大屠杀事件,因而其不可被言说的特质使得弗洛伊德的理性精神分析宣告无效;小说的六个章节不断趋向和接近大屠杀事件本身,形成了戏剧反讽的效果,是作者采取的独特的叙事策略;最后整部小说意在再现一次鲜为人知的大屠杀事件,体现了作者托马斯本人的他者伦理责任.
推荐文章
国家公祭背景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教学意义建构
中学历史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
教学意义
国家公祭背景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教学意义建构
中学历史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
教学意义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空调系统设计
空调系统
冷热源
水系统
恒温恒湿
节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聆听未被言说之事——论《白色旅馆》的大屠杀叙事
来源期刊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学科
关键词 大屠杀 再现 伦理责任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外国文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屠杀
再现
伦理责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半年刊
16开
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8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2
论文1v1指导